阴阳归根,刺入涌泉穴。
护心包,刺入内关穴。
再配合子午流注法调和脏腑气血,刺入足窍阴、大陵穴!
平冲降逆,止脾经震颤,再刺公孙穴。
约束经脉,防止真气涣散,再刺足临泣穴。
通任脉淤堵,消膻中紫绀,再刺列缺穴。
……
连田只觉体内经脉中的暖流源源不断,自下而上在体内幽幽循环,将经脉中的淤堵清扫一空。
就连胸口的阵痛,都被迅速抚平。
膻中处长期存在的重压,也随着暖流的运转逐渐减轻,徐徐散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