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逸斋内,烛火初上,楠木通天书架上的典籍在烛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似在诉说着千年的智慧。
斋外,槐柏的枝叶在晚风中轻轻摇曳,洗砚池的水面泛起粼粼波光。
泰顺帝步履沉稳,踏入无逸斋。
他本欲来亲自检查皇子们的功课,却见景宁帝已端坐于斋内,正手持一卷《论语》,神情肃然地听着袁历背诵,其他皇子们皆恭敬立于一旁。
见泰顺帝走进,众皇子纷纷向泰顺帝恭敬行礼,包括了正在背诵的袁历。
泰顺帝则恭敬向景宁帝行礼打招呼。
景宁帝对袁历道:“你继续背诵。”
袁历乃是泰顺帝的四皇子,今年才十三岁,却已显露出不凡的气度。
他立于景宁帝面前,神色从容,继续朗声诵道:“……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背诵之间无滞涩,显是已将《论语》熟记于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