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怡亲王神色肃穆地说道:“易哥儿陈四策以应急。”
“一者,开仓赈济,急调直隶常平仓、义仓存粮,设粥厂数百,以‘每日人给米一合’之规施赈;二者,寓赈于工,征募青壮灾民疏浚永定河下游,日给米一升、钱五文;三者,修涿州至通州官道,立‘泰顺元年钦命工赈碑’,以宣皇恩;四者,严惩贪腐,有官克扣赈银者,严治之。
“易哥儿言,若此四策得行,大规模民变可免,灾民安置率高,死亡率低,次年粮价回落,春耕恢复率亦高。”
泰顺帝点了点头,心中已感到满意,嘴上却故意道:“皆非奇策。”
忠怡亲王笑道:“虽无奇策,然易哥儿临时应对垂询,思虑便如此周至,足见其天资卓绝。也由此可见,此前他先后献策清查钱粮亏空、改良京通官仓,大抵皆其自思自筹。”
泰顺帝闻言默然。
忠怡亲王正色敛容,道:“易哥儿再三陈情,此番直隶若遭水患肆虐,当以‘寓赈于工’为赈济首务,此乃万全之策,不可轻忽。”
泰顺帝眉峰微蹙,沉吟道:“你以为此策如何?”
忠怡亲王毫不迟疑,朗声答道:“臣弟深以为然,寓赈于工实乃赈灾良方,当大力推行。”
所谓“寓赈于工”,意思是将赈济融入工程,其实就是“以工代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