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至半山,忽见一座古刹隐现于林木之间,黄墙黛瓦,飞檐翘角,正是栖灵寺。
栖灵寺,本名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而得名,一千多年来寺名多有变化,隋代曾称过栖灵寺。
及至大庆,因讳“大明”二字,故称栖灵寺。
栖灵寺住持率众僧在山门外迎候,见圣驾至,忙合十行礼。
景宁帝先简单游览了一番栖灵寺,随即便来至平山堂。
平山堂位于栖灵寺西侧,宋仁宗庆历年间,时任扬州知府的欧阳修,筑建此堂。凭栏远眺,扬州诸山尽收眼底,故得“平山”之名。
平山堂成了专供士大夫、文人吟诗作赋的场所。
苏轼三过平山堂留下《西江月》等词作。
四十余年前,景宁帝曾在平山堂题匾“贤守清风”。
此时,姜念引着景宁帝入了平山堂,但见堂内陈设简朴,悬着欧阳修《朝中措·平山堂》词匾,写道: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