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学 > 综合其他 > 红楼帝业 >
        直至辰时初刻,政务奏对已毕,几位王公大臣躬身告退,唯独忠怡亲王留了下来。

        待众人散去,只余下了泰顺帝、忠怡亲王这对君臣,亦是一对感情深厚的兄弟。

        忠怡亲王含笑将昨日偶然造访袁易郡公府之事禀明。

        他着重提到了那两块匾额:“易哥儿那府邸,正堂名曰‘德本堂’,内书房则曰‘立身斋’,乃是易哥儿自己命名亲题。臣弟瞧着,这名字取得极是妥当,颇有深意。”

        泰顺帝本是斜倚在罗汉床上,闻言不由坐直了身子。

        “德本”与“立身”二词,泰顺帝自然再熟悉不过,皆直接源自《孝经》这一儒家至尊经典。他素以“孝”治天下,见此二语,恰如搔着痒处。

        这两个名字仿佛在无声地宣告:这位新归宗的皇四子,所关切者并非外在荣宠,而是如何成为一个能光耀门楣的孝子。

        泰顺帝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欣慰之情。他所期望于袁易的,正是如此:有才学亦有孝道。

        “立身斋”之名,也像是一种无声的奏对,潜台词乃是:“父皇,儿臣在此寒窗苦读、修身养性,未来一切建树,皆为彰显父皇与列祖列宗之恩德荣耀。”这岂非一种高明且深沉的“孝”的表达?

        泰顺帝不禁面露悦色:“此子能深解《孝经》精义,且能化用于日常,悬于座右以自勉,可见是真正用了心,下了功夫的,并非浮泛之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