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宁帝放下书卷,笑道:“起来罢。今日倒是一同来了。”
得知了袁易今日入园的来意后,景宁帝忽然问泰顺帝:“朕记得,皇帝予此子取名‘易’,可是取自《周易》之‘易’字?”
他手中方才所阅,正是一卷宋版《周易》。
泰顺帝回道:“父皇记得正是。儿臣正是取自《周易》之‘易’,寓含变易、不易、简易之理,望其能通晓天地之道,明达人事之理。”又补充道,“袁易于《周易》倒也用心读了,曾能背诵全篇。”
景宁帝颔首,显出颇感兴趣之色,对袁易笑道:“于《周易》能背诵全篇,已属难得。然则《周易》之道,贵在灵活运用,洞察几微。今日既遇此道,朕便考你一考,你可愿意?”
袁易神色恭谨,垂首道:“能得皇祖父垂询考较,乃孙臣莫大荣幸。孙臣学识浅陋,若有错漏之处,万望皇祖父与父皇训示。”
一旁泰顺帝亦含笑,他素喜《周易》,于此道钻研颇深,此刻倒想看看袁易究竟领会几分,便颇有兴致地听着。
景宁帝略一沉吟,问道:“《系辞上传》有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此言天地自然之位。然则,于人之修身,此语当作何解?何以定己之位,明己之分?”
此问由天地尊卑引申至个人修身立命,颇具深意。
袁易凝神思索了一会儿,便从容奏对:“回皇祖父。孙臣愚见,此语启示世人,当知天地有常,尊卑有序。于人而言,便当明察自身所处之位,恪守本分。如为君者当仁,为臣者当忠,为子者当孝。知其位,守其分,不僭越,不退缩,如此则身心安宁,德行可立。正如《易》之所言‘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守其卑位,亦可修其尊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