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必须的,肯定不能影响到你们正常工作。不过话说回来,你这效率够高的,这还不到一周,就有回话了。”魏之桢笑着赞赏道。

        “魏老师说的事,我肯定要放在心上。”无论魏之桢的话是不是发自心内,唐植桐都礼貌的回应着,商业互吹嘛,懂做人的都会这么做,这个不分年代,只是很多时候这种言语技巧属于言传身教,不会公之于众罢了。

        “谢谢你,用心了。”魏之桢听到后很高兴。

        “魏老师客气。不过有一条我得跟您说在前面,东西可以跟押运科的自备邮车回来,但学院里的人不行。您也知道我们押运员是受双重领导的,这条规矩是不能破例的。”唐植桐生怕魏之桢不清楚,先把话给说到明处,为以后减少麻烦。

        “我懂,我就是不信铁路,也不能不信咱自己的人啊。”魏之桢也是个会说话的,一点为难唐植桐的意思都没有。

        两人又聊了几句,唐植桐从魏之桢这边了解到学院马上就要修建游泳池了,到时候会安排学生去搬砖,然后等十一月份还会安排学生去收白菜、运白菜。

        当然,这些学院自己的事务都是不会给任何酬劳的,包括但不限于现金、票据、粮食等等,纯纯奉献。

        对于这一点,唐植桐是理解的,自己从小干值日就没有说要给奖励一说,更何况大学生还拿着助学金,为学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其实也是为自己服务。

        这年头有勤工俭学,但跟几十年后还有些不同,勤工俭学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对外的,比如给人当个家教、去某某单位做个临时工等等。

        后勤处前几天争取到的义务劳动其实就是勤工俭学的一种,因为在校老师收入高,又是文化人,绝大多数是看不上这种机会的,所以最后都是便宜了学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