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锅水饺得有**十个的样子,椿树胡同三口人,一顿肯定是吃不下的。

        “行了,别再吃了。”看儿子理由充分,张桂芳默许一人吃一个,打定主意让孩子吃后面的。

        张桂芳不懂儿子工作上的事情,但以她的人生经验来看,儿子这次升官离不开亲家的提携,否则小老百姓出身的孩子能年纪轻轻就走上领导岗位?

        所以,张桂芳恨不能把亲家供起来。

        “嗯,嗯,听您的。”唐植桐也往嘴里塞了一个,馅子足,吃起来略咸。

        饺子想好吃,必须得略咸一些,否则不出味,这是作为一个半吊厨子的朴素认知。

        每个人的饮食喜好受家庭习惯、社会环境的影响,养成于前半生,而且会伴随一生。

        唐植桐的这点认知来源于穿越前的泉城,从大学开始就跟饭搭子满大街的去找水饺店,放网络发达的年代,怎么也得是个探店的网红。

        千禧年左右的门头房租金还没高到离谱,那时大街小巷有不少水饺店。

        唐植桐大大小小吃过二三十家店的水饺,凡是有口皆碑、店里人流不断的,口味都略咸,无一例外。

        那时的水饺店,有个约定成俗的规定,都是论“两”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