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贴的啥?”虽说这两年一直在扫盲,但依旧有不少年长的居民对此不积极,认字更是有限。

        “下个月白面供应减少,按30%比例发细粮票。”街道工作人员回了一句。

        “定量减吗?”有的居民问道。

        “不减,细粮不够了,暂时多安排些粗粮。”街道工作人员拿出更换登记本、印泥,不少人不会签自己的名字,这时候就会拿着印章代替签字,无论是盖章还是签字,都得摁手印,所以印泥是少不了的。

        “同志,马上就元旦了,不多发点粮吗?”前来换粮本的大多是家庭妇女,字认得不多,但格外关注这些细枝末节,没办法,谁让家里没粮呢。

        “总定量是不变的,但马上就是腊八了,经过街道领导的争取,花市粮店给咱街道每户限量供应江米、高粱米、杂豆各1斤,到时候拿着粮本、粗粮票去买就行。”当着徐卉的面,街道工作人员耐心的回道。

        “说半天,这不还是走自己个的定量嘛。”

        “同志,元旦大小也是个节,假都放一天呢,粮食不增供,那肉票总得表示表示吧?”

        街坊们七嘴八舌的问道。

        “这位大姐,现在北边跟咱要账,猪肉要拿去还账。事有轻重缓急,咱不能光考虑自己的小账,也得替国家考虑一下大帐,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徐卉说完,也不等居民回应,敲敲桌子上盛有粮本的箱子,高声说道:“来,想换粮本的排队了,没有拿旧粮本的抓紧回去拿。这会粮店不忙,早换完早买粮,那边不排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