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植桐没拦着,古语说穷家富路,自己有空间,也累不着,多带点有备无患。

        京青线下午发车,次日早上到达青岛。

        唐植桐临走前,又给南瓜浇了一次水,下午才跟着邮车出发。

        蹭车要有蹭车的觉悟,唐植桐上车后虚心跟押运员请教,如何分拣邮件、如何在站点上下包。

        押运科不大,一天的工夫足够消息传播开了,负责京青线的两位押运员就听说了,更何况前阵子打靶,他们也看到了方圆对唐植桐的特殊照顾。

        这年头的人淳朴,但不傻。

        一个人虚心求教,另外两个倾囊相授,一趟下来足够唐植桐学个大概。

        押运员并不是一路都在忙,某个车站上件少的时候,就能窝在押运员专用休息间里休息。

        说起这个休息间,两个押运员可就不困了,没口子的夸赞方圆。

        “方科来之前,咱这边苦啊,都是租借铁路上的车厢,一个车厢只给留出一点点,除了邮包,人连躺的地方都没有。现在好了,只要是长途的,都换上了自备邮车,还都是整节的,热个饭、睡个觉都方便了很多。”

        “就是,方科的好我们都看在眼里,真不明白有些人是怎么想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