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是情感的催化剂,几口下肚,三人热络了很多,也聊了很多,唐植桐了解到了这边以什么渔获为主,以及渔获的价格等等。

        “牛队长,咱队里都有什么渔船?”喝着酒,唐植桐打听道。

        “有一条帆船,还有几条小船。”说到船,牛继增有些自豪,这装备在附近几个渔村都能数得着,帆船就算大船,一趟能收个万把斤,小船跑不远,但在近海收个几百斤问题不大。

        “您有没有想过多上几条渔船?”没有动力船,非常符合现下的生产力水平,动力船发展起来还需要十来年左右,20马力就足以让渔民引以为豪、70马力就能堪称豪华,渔获也会呈几何倍数增长。

        “怎么不想?但没钱啊,木头、桐油可不便宜。”牛继增的影子在煤油灯灯光下打在墙上,困难就如同影子一般,被放大了很多倍。

        “您这能自己造船?”听这话,唐植桐有些意外。

        “渔民还有不懂船的?帆船我们造不了,小船没问题。”牛继增自信满满的回道。

        “不瞒二位,我来这边公干跟原木有关,拿到的价格是市面价的六七成吧。如果队里有想法,我可以帮着捎带着批一些出来,但数量不能太多,几方还是可以的。”唐植桐知道现在的海产资源富饶,但限于捕捞能力,没法满足群众需求,唐植桐想给大伯、小姑再上一道保险,万一上面压山货任务,还可以从这边换点海产品果腹。

        “唉吆,那可是遇到贵人了!”牛继增一拍大腿,高兴道。

        “牛队长客气了,您想要的话,回头列个单子,我回去找人算个价。合适的话您再过去拉回来。”唐植桐爽快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