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做法虽然比母禽的效率要高,但一个不注意就很容易出现“哑蛋”,老百姓称之为“毛蛋”,也有人称其为“活珠子”。

        活珠子作为食材的时间并不长,据说起源于晚清时的南京地区,爱吃的人奉为圭臬,不爱吃的人连多看一眼都觉得恶心。

        唐植桐觉得能发明这种吃法的人肯定是个修仙者,而且是个邪修,正常人谁吃这玩意??

        不管怎么说,发明这种吃法也算功劳一件,起码解决了人工孵化失败后如何处理“哑蛋”的难题,算是没有浪费蛋白质。

        “小琴姐,我们科研班有位同学受保温箱的启发,决定试着做一个禽类孵化器……”唐植桐将孵化器的基本原理和功效给苗小琴做了详细描述,最后才道明自己的来意:“我想着小琴姐认识人多,能不能请你帮着看看有没有单位有需求,咱国内的也行,国外的也可以。”

        由于拿不准国外现在有没有同类设备,所以唐植桐在描述的时候比较谨慎。

        “行,我回头打听一下。我听叶主任说保温箱项目成功了?”苗小琴没有嫌麻烦,掏笔在笔记本上将此事记下来,并在后面标注了三角形,以示重视。

        “离成功不远了,目前我们自己测试是符合设计需求的,今儿又给产院那边送过去一台,等那边认可了,才算真正成功。”唐植桐呲着牙笑道。

        这是唐植桐来到这边以来主持的第一个项目,眼瞅着保温箱一步步成型,就如同看着自己的孩子一点点长大,内心的成就感远比只画图纸要强烈。

        “那预祝你们真正成功。”苗小琴笑笑,说道:“叶主任指示要在成功之日为你们庆功,等你那边定了日子跟我说,我去协调副食。”

        “好嘞!谢谢小琴姐!我们还打算再做一台孵化器,做完后,我把剩余的经费归拢一下,一块跟你交接一下。”叶主任考虑周到,唐植桐也乐见其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