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植桐不明所以,在后面问自己前面等着提过的另一名小商贩:“同志,以前还生产过三分钱的冰棍?”

        “你刚干这一行?”小商贩回头打量了一下唐植桐,穿着很板正,又是一身制服,根本不像是干这一行的。

        “哦,单位安排我下乡送清凉,不在城里卖。”唐植桐还以为人家担心竞争,一边回答,一边给小商贩递了颗烟。

        “怪不得看你眼生。前两年生产过,还登过报纸,卖的挺好。”小商贩一看烟是大前门,脸上就有了笑容。

        不仅有了笑容,还在填完提货单后,将唐植桐拉到一旁,说了说三分钱的水果冰棍:“这冰棍啊,有钱人不爱吃,没钱人吃不起……”

        (图为1957年7月12日《北京日报》第2版,《三分钱一支的冰棍》)

        小商贩是个能说会道的,从他嘴里,唐植桐得知三分钱一支的水果冰棍利润低,不光食品厂利润低,小商贩的利润也低。

        利润虽低,但耐不住花样多,有香蕉、苹果、杨梅、桔子、酸梅等口味,除了比零售五分钱一支的冰棍少了些砂糖外,大小和五分钱的一样。

        因为便宜,很受广大消费者喜欢,小商贩也喜欢,薄利多销嘛,只要量一上去,赚的就多了,但食品厂的成本摆在这,所以食品厂这边生产的积极性一直不高。

        唐植桐因为家庭经济条件的缘故,在父亲卧病后还真没吃过冰棍,正好错过这一段,所以对这个不清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