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锅驼车采用锅驼机作为动力,锅驼机是三十年代汤仲明发明的(也有一说是高国恕发明的),应用之初,烧的是木柴、木炭。

        汉口曾有一首民谣描述锅驼机:一去二三里,抛锚四五回,上下六七次,八九十人推。

        五十年代国家经济困难,在汽油、柴油供应极为紧缺的情况下,锅驼机公交车在四九城被拿出来当了一阵子交通工具。

        由于用木炭和木柴成本很高、操作复杂、劳动强度大等问题,木柴、木炭被煤炭所替代。

        公交车后面安个煤炉子,加入煤块,用手摇鼓风机吹动,待煤烧红后,把炉盖盖紧,使其在缺氧的状态下产生煤气,供发动机使用。

        驾驶员出车之前有三件事必做:领煤、生火、拖车,甚至在发动车时需用拖车拖上两三圈,或者人工推动才能发动。

        等车发动,就由发动机传动带动鼓风机工作,这样就会源源不断的产生煤气。

        这种车即便已经改良过,但动力依旧不太行,只能勉强凑合用。

        即便如此,四九城的公交车次仍旧捉襟见肘,虽然不是下班高峰期,但等车的乘客依旧不少。

        等公交车来后,唐植桐又陪着马薇上了车,逮住一个男青年递了颗烟,跟他说明马薇的情况,让他给让了个座才下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