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即便是再挑剔的言官,也无法从戚继光身上挑出一点毛病来,戚继光出塞之后,是一个战无不胜、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悍将帅才,凯旋之后,戚继光就变的十分内敛,过分忍让。

        所以,怎么把钱粮发给军卒,就成了大明朝富国强兵实践中的最大问题,而这个问题,是戚继光、谭纶、王国光三人共同完成的,戚继光是张党、谭纶是浙党、王国光是晋党,三方合力,通过发放实物、提前发饷、走访询问等等手段,完成了饷银的最后一里。

        第二天清晨,鼻青脸肿的扯力克和布延再次跟大明开始了谈判,最后终于得到了一个结果,牛羊的数量大量减少,台吉报备朝廷也不再强求,但是其他的事,戚继光一步也不肯让,最终达成了临时停战条约,这份条约在扯力克和布延签字之后,正式生效。

        至于这个临时,临时到什么时候,那就不是戚继光能够决定的了。

        扯力克和布延会带着一式五份的条约拿回去让土蛮汗和俺答汗用印,而后土蛮汗和俺答汗各自遣使入京,获得大明皇帝的下印,才算是和谈结束。

        十天后,朱翊钧收到了戚继光的书信,美滋滋的看完,笑容满面,这么苛刻的条件,北虏都肯答应,看来是真的被戚继光给打怕了,那就可以积极筹措下一步了。

        戚继光在书信里还告了贱儒一状,翰林院翰林、万历二年进士陈兴瑞到了大宁卫后,还要喝清前龙井,直接被谭纶给扔到了营造营干了两天活儿,大碗凉茶都喝的可高兴了。

        谭纶有两件心事,第一件事就是收复大宁卫,第二件事就是收复河套,下一步就是复套。

        大宁卫是大明东北方向的大门,是防止北虏和东夷合流的战略要地,而河套则是解决三边军镇粮食短缺的唯一办法,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就是河套平原,重新夺回河套,延绥、甘肃、宁夏军镇的军粮就能得到保障。

        哪怕是日后风力又变了,大明朝廷又穷的当裤子,大明军兵民们也能自己屯耕,不至于饿着肚子戍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