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曲笔掩盖一件事也不是不行,影响比较小,涉及人数少自然可以曲笔,但影响深远,参与人数众多的大事,那就不是曲笔二字可以遮掩了。

        “捷报,捷报!应昌府捷报!”一个缇骑背着一个箭筒,箭筒封着朱红色的漆封,这是戚继光本人撰写的捷报。

        缇骑将箭筒交给了红盔将军,红盔将军转呈缇帅,缇帅拿入了宫中,吕调阳、王崇古和万士和也不必走了,陛下待会肯定会有圣旨。

        应昌府大捷,戚继光又在前线拿下了一场大胜,给小皇帝的大婚献上贺礼。

        捷报其实不能作为贺礼,因为战场上的局势瞬息万变,戚继光没那么大的本事,无端制造塞外大捷的消息,也不能决定大捷什么时候会到,甚至戚继光本人都不能决定自己百战百胜,影响战争胜利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不确定性太大,而贺礼不能充满那么多的不确定性。

        幸好,戚继光还是赶在皇帝大婚前,又送上了一份捷报,让陛下安心,前线有密云镇、蓟镇、京营军兵,有他戚继光,北虏一定会安安稳稳,不会在陛下大婚的时候给陛下添堵。

        谁给陛下添堵,戚继光负责上门添堵。

        戚继光在应昌府的战略极为保守,甚至连日拱一卒的营堡拓土都没有做,只是守住了应昌这个水草丰茂的山口位置,防止北虏再次东出辽东和东夷勾结,营寨、坚城,塞外一座砖石城墙的城池在数月之间已经有了雏形。

        土蛮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那可是一片广阔的牧区,就这样让大明给拿走了,损失过于惨重,按照大明营建城池和守城的本事,一旦应昌府落成,大鲜卑山山道将会永远离开长生天的怀抱。

        俺答汗不急,他现在信佛不信长生天了,那也不是他俺答汗的地盘,俺答汗完全没有动机和理由去做,坐山观虎斗符合俺答汗的利益,土蛮汗用尽了全力说服了俺答汗,还有五年的所有羊毛的供应,这种实实在在的利益拿出来,俺答汗才答应了出兵协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