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五年二月,大明敕造大隆兴寺佛塔礼成,李太后想要大赦天下,暂免不决之令,遇赦不赦的人,也要暂时不做处决,张居正又带头反对,说:

        若弃有德而不用,释有罪而不诛,则刑赏失中,惨舒异用,非上天所以立君治民之意矣。

        圣母独见犯罪者身被诛戮之可悯,而不知彼所戕害者,皆含冤蓄愤于幽冥之中,使不一雪其痛,怨恨之气,上干天和,所伤必多。

        诸囚罪状,皆灭绝天理,败伤彝伦,则其为害,又不止于一家一人,受其荼毒而已。

        独奈何不忍于有罪之凶恶,而反忍于无辜之良善乎?

        暂免不决之令,就是死刑不斩,是当年世宗皇帝晚年的一个仁政,主要是为了修仙斋醮,但不是完全不执行,而是从御笔所勾,量行取决,到了后来就变成了姑息之弊的重灾区。

        而张居正的这本奏疏,可谓是指着李太后的鼻子骂李太后妇人之仁,尤其是最后一句:圣母是怎么不忍心看到有罪之人要遭受厄运,而忍心看到无辜的良善之辈遭受苦难的?

        这一句,直接把李太后给干破防了,气的懵了好几天,佛塔建成、皇帝即将大婚,这少杀止杀,大赦天下,不过是为了表达一个仁心仁政的态度,暂免不决之令,又不是不杀,等到大婚以后再杀也行,结果被张居正指着鼻子骂,一顿数落,骂的要多难听有多难听。

        张居正和李太后之间的矛盾,不止于此,李太后信佛,张居正在万历四年,进一步削减了僧侣道士的度牒,甚至到了僧侣道士度牒停发的地步,这一点上,张居正做的很决绝,李太后为此询问过皇帝本人的意见。

        朱翊钧解释了其中的内情,停发度牒是为了清丈还田的政令,李太后这才了然其中内情,但是,结结实实的,张居正停发度牒得罪了李太后,你让李太后怎么给佛祖交待呢?

        张居正和内廷的矛盾,不仅仅是这些,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张居正是大明杀猪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