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娘子的奏疏说了一件事,那就是三娘子在下次朝贡的时候,会带着一批特殊的俘虏,交还给大明,而这批特殊的俘虏,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墩台远侯夜不收。
大明的墩台远侯,夜不收哨,这些个斥候,从事着刺探敌情、查探水文地理、秋天放火的危险工作,以确保朝廷知晓草原部落的动静。
刺探敌情是需要深入虏营的,而这个过程往往十分的凶险。
俺答汗一共抓着十七个墩台远侯,就像当初的苏武牧羊,匈奴的单于一直希望劝降苏武,以此来证明自己更得人心,俺答汗也一直在劝降这些墩台远侯,而最长羁押时间,超过了十三年。
俺答汗失败了,这十七个墩台远侯,都没有成为敌人的鹰犬和走狗。
而这一次三娘子打算在来年朝贡的时候,把这些俘虏,全都送到大明来,这也是在算是在应昌签订条约,汉人事归汉人管这一具体条文的实践。
三娘子把持着政权,也把持着财权,但是她唯独没有把持戎事,俺答汗自始至终都是军权的唯一掌控者,掌握了军权就掌握了掀桌子的能力,大明的军队是国朝的压舱石,草原更是如此。
一条大船失去了压舱石,一定会翻船,但只有压舱石也不能前行。
三娘子并没有付出太多的代价,她劝说成功,俺答汗肯把人交出来,因为三娘子需要一份礼物,让大明皇帝、大明朝廷能够心动的礼物。
俺答汗上次派了两个万人队进攻了应昌,让大明和大明金国之间的关系跌入了冰点,需要一份精心准备的礼物,让大明满意。
显然,这十七名历尽磨难的墩台远侯,非常合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