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自强说的很有道理。

        嘉靖八年,安南国发生了叛乱,安南国主黎维宁遣使到大明来,说朝中佞臣莫登庸篡位夺权。

        道爷闻之大喜过望,立刻遣仇鸾、毛伯温陈兵镇南关,这是师出有名,结果安南佞臣莫登庸与大臣数十人,自己绑缚了自己,到镇南关投降,不给大明武力介入的理由。

        为了不让大明再次统治交趾十三司,为了不让大明武力介入,安南已经实质性僭越为帝的莫登庸,宁愿自己绑缚自己投降,也不要大明天兵南下,可见其国内反对大明武力介入是一种普遍共识。

        这就是最麻烦的地方,安南从上到下都在拒绝大明,大明既得不到安南的人,也不到安南的心,想要让安南再次变成大明的模样,难如登天。

        永乐五年,大明武力介入,彼时安南国自立门户日短,文字、文化、节日和大明腹地相同,军民兵对大明认同感极高,可是现在,安南国自宣德年间自立以来,已经实质性的自立门户了一百七十余年,虽然朝贡时仍然称国王,但在国内,皆以皇帝自称。

        交趾十三司、安南国,和安南都统使司,都是那片土地的名字,嘉靖八年,大明大军陈兵镇南关,莫登庸投降之后,安南国除,从大明属国变成了大明属地,改安南十三道为十三宣抚司各设宣抚、同知、副使、佥事,听都统等之位,安南在名义上是大明的领土。

        可是大明对安南国的军事、政治、军事、文化羁縻,十分的疲软,和过去并无区别,这些官职,大明朝廷甚至无法任命。

        这不是领土,也不是属地,不过是一种妥协而已。

        万士和重重的叹了口气说道:“唉,现在太晚了,成化年间,西厂厂督汪直,曾经以安南黎朝被老挝宣慰司击败,欲乘间取之。言于宪宗皇帝,宪宗皇帝遣宦至兵部,追索永乐讨安南旧案故牍,刘大夏藏匿,与兵部尚书余子俊上奏曰:兵衅一开,西南立糜烂矣,事故不成。”

        “奈何,奈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