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长崎总督府的危险与否,徐渭并不考虑,死就死了,无所谓,当初在天牢里,他自杀了七次,不是狱卒看的紧,他第一次就死定了。

        徐渭是真疯,连自己的命都不怎么顾忌。

        朱翊钧和徐渭聊起了倭国的局势,毛利家和织田家围绕着石见银山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夺,毛利家顶住了压力,织田信长无法更进一步,这主要是来自大明的支持,当然大明的支持从来不是的,毛利家得到的所有支持,都是明码标价的。

        倭国流入大明的白银之中,有近一百万银,是直接流入了大明朝廷,压印成为了银币,这每年将近一百万银,是由毛利家提供,主要用来购买军械。

        战争财这个东西,向来如此暴利。

        一条隐藏在水面下的利益集体正在悄然形成,以大明松江造船厂为首,各大军器监、军械厂,正在悄悄的扩大体量,军队、军工工坊、支持振武的廷臣,正在形成一个不太稳固的三角,随着军火贸易的不断兴盛,这个三角会慢慢变成复合体,进而保证大明不再陷入兴文匽武的覆辙之中。

        即便是万历年间的振武,大明武将们的地位,仍然在文官之下,兴文匽武之风虽然得到了遏制,但在张居正、朱翊钧走后,仍有再次爆发的可能,大明振武的风力,也需要利益复合体去维护。

        徐渭和陛下聊完了倭国之事,就聊到济民渠之事,十年的大工程,但凡徐渭看看杂报,就清楚了其含金量,徐渭要把握风力,聊起了此事,探听着大明未来的动向。

        “王次辅也不是无的放矢,他希望济民渠的第一期,一年为限的工程,能够形成一个经验,进而在大明进行,兴修水利,增加耕地,以工代赈,安置流民。”朱翊钧没有隐瞒的想法,告诉了徐渭,王崇古的打算。

        大明毛呢官厂发展已经告一段落,王崇古把主意打到了都江堰这个数千里之外的地方,主要是为了培养以工代赈的经验,四川是一块很好的试验地,人地矛盾极为明显,流民很多,这是王崇古履行自己入阁的政治承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