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寇莫追,困兽犹斗,毕竟是宗主大汗,烂船还有三千钉,大明要完全消灭土蛮汗,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接受土蛮的投降,无疑是一个更加简单的方式,而后便是对顽固派进行清理,消灭最后的抵抗意志了。
这其实也是朝廷为何不对各大王府逼迫过甚的原因,把一个王府逼到破产的地步,林林总总连一百万银子都筹措不到,但一个王府造反,至少需要五百万以上的白银去平叛,建文君朱允炆已经用实践证明了过分逼迫的严重后果。
河南的问题,难就难在了这里,不是士大夫口中的亲亲之谊,而是成本和收益之间的问题。
河南的藩王能够主动将诡寄名下的田亩清退,这个做法,让朱翊钧很高兴,他们如果继续冥顽不灵,朱翊钧也只能重拳出击了。
布延突然站了起来,甩了甩袖子,五拜三叩首的大声说道:“请陛下赐姓,以繁衍后嗣。”
这是必然要走的流程,改汉姓。
大明有大量的鞑官,都需要改为汉姓,比如恭顺伯吴允城,就是鞑靼人,洪武年间携五千户归附大明,赐姓吴;比如后军都督佥事、凉州卫指挥柴秉诚,也是鞑靼人,他死后,他儿子嗣位,他儿子名叫柴铁柱,此世系一直到大明亡国;
很多人将鞑官误解为达官贵人的达,但其实达官贵人的达是发达的达。
请大明赐姓,这支嫡系的血脉才能真正的繁衍下去,到了大明还姓孛儿只斤,那绝嗣就是唯一结果,改了汉姓,其实就没什么人关注了。
尚久的尚本身就是汉姓,而足利义昭其实姓源,勉强算是个汉姓,因为此时的倭国,并没有自己的文字,所有的文化,都是汉文化,连年号都是如此。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