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已经打了三十年仗了,他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京城的文官们畏惧他的暴力。强大和冷血,板升城固然惨烈,可嘉靖二十九年以来一直到隆庆二年的大明人就不惨烈了吗?

        今日的板升亦如当初的大明京畿诸镇一样,这样的惨剧也曾发生在大明。

        大明和北虏必须有个结果,才能彻底停止这种惨烈之事的发生。

        不彦台吉和大明磋商投降的条件,但最终没能达成一致,这也是戚继光为何要在第十日进城,而不是俺答汗出城投降。

        俺答汗是俘虏,而不是归降的降人。

        起初不彦台吉提出俺答汗仍保留顺义王位,和土蛮汗享受同等待遇,戚继光不肯答应,土蛮汗的确在隆庆元年入寇,但那次土蛮汗并没有讨到好处,反而因为天气和军兵抵抗,搞得极为狼狈,让宗主大汗颜面尽失。

        大明和宗主大汗的和解,很大程度上和隆庆二年戚继光北上之后,多次在激烈冲突取胜有关,大明数次征伐已经达到了自己报仇的目的。

        俺答汗制造的杀孽,没能血洗。

        俺答汗并没有被带上枷锁,也没有镣铐,被押入了带顶棚的囚车之中,和董狐狸一道押解入京。

        戚继光围城的第十日,万历九年六月十一日,板升城破,六月十二日,归化城万户杨鼎来到了板升城投降,杨鼎看着打出了结果,立刻就投降了,这本就是三娘子的交待之一,俺答汗胜,归化城维持本来的和解主张,大明胜,则投降。

        大明能输很多次,但俺答汗筑城之后,只能输一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