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为何还没有全面攻伐倭国?织田信长很清楚,遥远京师的大明皇帝,正在积蓄力量,水师比京营还要昂贵,水师刚刚从三万,扩展到了九万人,当实力积蓄足够的时候,大明皇帝必然发动灭倭之战。

        大明皇帝实在是太记仇了,俺答汗都已经老到那个地步,皇帝都不讲一点武德,将俺答汗逮到了京师,斩首示众。

        “简直是耻辱。”织田信长看着哄抢大明商品和军火的大名,用力甩了甩大红色的披风,选择了离开长崎。

        同样的,他也购买了大量的火器,以及数量较少的火药,他不得不买,因为他也要面临别人的讨伐。

        火器保养的好,能从永乐年间用到现在,但火药的保质期,保存得当的情况下,最多也就是三年,保存不当,也就几个月的时间,就会受潮,无法击发。

        烘干火药绝对不是个好主意。

        火药是一种消耗品,而且极为昂贵。

        织田信长在京都养了一批传教士,就是意图沟通传教士,从除大明之外的地方获得硝石,本来这条路是完全畅通无阻的,来自蒙兀儿、孟加拉的硝石,虽然价格昂贵,但足够织田信长使用了。

        该死的马六甲海峡的战争,毁掉了这一切,因为战争,红毛番的船只根本无法顺利进入南洋,更遑论抵达倭国了,倭国的一切海贸,都被长崎总督府、琉球给控制住了,大明绝不会允许硝石进入倭国。

        安土重迁,黎民之性,意思是,安于故土生活,不愿轻易迁居异地,是人之常情,这话自然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