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先生,明天十月初十,快船通传腹地市舶司,利得税立刻推行,朝奉旨夕行,不得延误。”朱翊钧决定不再等了,直接推行利得税的实施。
利得税真的那么不可接受吗?只是限制了不得带贵金属离开大明腹地而已,朱翊钧倒是要看看,这帮势要豪右能闹到何等地步。
必要的时候,非刑之正,谋逆谋叛大罪,也要动用。
十月已经初冬,西北方向的寒风已经吹到了京师,顺便把西山煤局的黑灰,吹到了京师的角角落落,京师的街头,多了许多的棉纺口罩,这是惠民药局出售之物,大明明公上朝时候,带着棉纺口罩,立刻引起了一股风尚,席卷了整个京堂。
工部用了许多的办法,但‘霾灾’如期而至。
霾灾,胡元天历二年三月,因为前年没有下雪,春天少雨,沙尘遮天蔽日,天昏而难见日,路人皆掩面而行,雾锁大都,多日不见日光,都门隐于风霾间,至此,霾灾出现在了历史上。
随着北衙的人口越来越多,人类的活动将树木采伐,生态被逐渐破坏,在实录之中,霾灾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到了万历九年十月,这风沙尘土之外,又多了一个煤烟,整个空气都弥漫着一股烧焦的味道,极为刺鼻。
棉纺口罩,完全是治标不治本的存在。
松江学派大儒林辅成,他的诗社在西城,《逍遥逸闻》卖的很差,逍遥社入不敷出,这让林辅成极为难过,北方的遮奢户们,更像是张居正的信徒,他们喜欢矛盾说、公私论、生产图说和阶级论,对自由之说,北方仕林则普遍认为,有些可取之处,可总觉得缺少根基。
当下大明京堂的热点一共有三个,煤烟、利得税、燕兴楼扩张,但凡是林辅成从这个热点出发,《逍遥逸闻》也就成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