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先秦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开始,历朝历代面对这个问题,都是重内轻外,强干末枝。
“我有个办法!”王国光看着三位辅臣说道:“修一条从京堂到开封的驰道,元辅担心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嗯?!”王崇古眼前一亮,看着王国光说道:“对啊!这个办法好!好得很!”
交通上时间缩短,代表着朝廷对河南地面有着强有力的干涉,而不是轻飘飘的一张纸,意味着更低的平叛成本,如此一来,粮饷在地化的问题,也到了纾解,不必过分担忧。
张居正立刻反驳说道:“好什么好,从京堂到开封,1400里地,驰道一里林林总总加起来要9800银,这就要1372万银,银子从哪里来?说得轻巧,就是按三年来算,一年也要近五百万银了,说得轻巧。”
王崇古低声说道:“要不去陛下那儿借点?陛下那儿有,二月初,陛下在文华殿上,告诉大臣,现在内帑存了七百多万两银子,这买卖合适啊,元辅啊,你想想,这凌云翼就是那个开先河的样板,他领的客兵,这可是别人没有的。”
“只要能把河南工兵团营处置好了,那就是打了个样,只要河南这个硬骨头老大难拿下了,日后,其他各地,就再无人敢动心起念,异想天开了,用1372万银去换工兵团营在大明两京一十五省全面铺开,这个买卖值!”
“容我缓思。”张居正显然被说服了,他非常清楚,从京师到开封这条驰道修通,日后就有无数个驰道排着队等着朝廷去修,如何收回成本,就是大明朝必须要考虑的事儿,投入实在是太大了。
预期收益是极为诱人的,就不说驰道上的钞关抽分局抽水,单单是这个工兵团营可以推行下去,就值得去做了,工兵团营不是还田,但它可以安置百姓。
“贴浮票上奏陛下,户部实在是周转不开,就问陛下借点吧。”张居正三思后决定按照王崇古和王国光的意见,京营锐卒旋转门要辐射到地方,同时也要把驰道修到地方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