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先征集各方大员的意见,再了解情况,汇总到朝堂上之后,经过部议,送达文华殿廷议之后,由陛下最终决策,再执行的时候,也是先试点,再缓缓推行,还会因地制宜,而不是不顾地方死活的推行政令。」

        云贵川黔,尤其是贵州和广西,土司遍地,考成法根本就不能执行,所以在这些地方,大明的考成法就十分的宽松,但是在大明的腹地,则是极为严格,绥远、辽东这些新辟之地,清丈就是无稽之谈,大明没有要求在这两个新设立的布政司清丈,同样是新设立的甘肃布政司,则要求清丈。

        这看起来有些混乱,但地区发展不均衡,才是现实。

        尤其是钞法的朝堂议论,到试点,都是步步为营,大明郡县帝制下的行政力量本就强横,如此制定政令,大明变得更加可怕了起来,荒诞的决策越来越少,各种吊诡的事情,都无法再发生。

        每天都有美好的事情在发生,在人人都有了盼头,有了希望的时候,大明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这一切都是因为矛盾说啊。」徐渭理所当然的说道:「因为有矛盾说的存在,所以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讨论,才会有这种制定政令的基本逻辑,这对大明是有益的。」

        「所以,文化思想的大思辨,就像是京营里的骑营,水师中的飞云号,数量有限,需要新的马匹补充,但一旦用到了关键地方,就会展现出其可怕的威能。」

        万历维新

        ,伴随着的是大思辨活动,而这种活动,其中看起来最没用的就是这种形而上的政经思辨,但这些思辨的成果,往往都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大明的做事风格,当人们突然发现大明变了的时候,才意识到这种思辨,是多么的弥足珍贵。

        「徐总督,码头上出事了!」长崎总督府巡按御史罗应和急匆匆的跑了进来,气喘吁吁的说道:「为了争夺上船的资格,码头发生了踩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