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后的少,所以追赶的快,如果是再过三百年,那就不是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开海,能解决的问题了。

        自永乐之后的禁海政策之后,世界的科技中心、文化中心正在向着泰西转移,而且速度正在加快,因为西学东渐、或者说西学东来已经开始。

        西学东来就是传教士将泰西的学术思想和知识,向东方传播。

        万历十年,利玛窦来华就是西学东渐的一个代表性的事件。

        利玛窦到底来到大明既是传教,也是西学东来,利玛窦将泰西的装演图书七千部,全都翻译成中文,而这个翻译的图书是有选择性的,这七千卷,绝大部分,都是宗教神学书籍。

        利玛窦是个传教士,他来到大明的主要目的是传教,而他的书籍也是主要来源于教廷。

        此时的泰西正在经历文艺复兴,科学已经萌芽,在万历元年时,泰西的算学是领先大明的。

        在泰西,想要在贵族、上层知识分子之间传教,就必须要提供部分的书籍,为了维护教廷的权威,罗马教廷设立了许多的活字印刷的手工作坊,而后将教廷内珍藏的各种书籍,刊印成册。

        传教士往往利用书籍作为敲门砖,敲开贵族和上层知识分子的大门,再利用贵族和上层知识分子的影响力,进而传教。

        这在泰西叫图书馆护教运动,和大旅行行动并列,被后世称之为文艺复兴的血脉。

        科学是敲门砖,神学才是教会真正想要推广的学说,所以利玛窦这七千卷书里,并没有足够多的、分量足够重的科学著作,全都是神学书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