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仍然十分坚持的说道:“李如松做的有些过分了,九斤的火炮他出动了三十门,直接把圩寨给轰塌了。”

        真正的物理意义上的夷为平地,圩寨的圩墙用火炮拆除了,圩主不肯拆圩墙,李如松很大方的帮了他拆了。

        “不然呢?他带的那些火药不打出去,就受潮不能用了。”朱翊钧还是不觉得李如松的做法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陛下,暴力是决计不能失控的,否则就是天下倾覆之祸。”大将军戚继光仍然坚持自己的主张。

        在不得已的时候,当然要使用武力,但保定府拆除圩墙之事,大明朝廷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上风,完全不必用如此激烈的手段。

        恃武者灭,恃文者亡。

        单纯的依靠武夫,就是五代十国,黑道政治之下生灵涂炭,完全依靠文士,就是南北两宋,堂堂中原皇帝,还要对外邦番夷俯首称臣,就这还说什么文兴造极于赵宋之世,若对番夷奴酋俯首称臣、丢土失地、丧邦灭国是文极的话,那这文极不要也罢。

        李如松的蛮横平叛,很容易把皇帝塑造成独夫民贼的形象。

        “戚帅所言有理,李如松做得不对,但是没错。”朱翊钧琢磨了下,还是部分肯定了戚继光的说法,他颇为确信的说道:“他应该快一点,一个圩寨,他生生折腾了十三天时间,着实有点慢了。”

        李如松平叛是没错的,但平叛的手段,可以更快一些,李如松在第一天将圩墙炸毁之后,就一直围而不攻,将水源断绝之后,遣人攻入了圩寨之内,把粮食给点了,又退了出来,就一直等到了第十三天,圩寨之内的人出寨投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