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水的厚德载物,越是远离巨大水体,温度的变化就会越大,伴随着降温,就是土地荒漠化的加剧。”朱载堉开始讲解其中的逻辑。

        其实很简单。

        降温意味着东南暖湿的信风时间变短,这就导致了降水量急速降低,伴随着无霜期的时间必然变短,水草变得不再丰茂、生产生活的成本加剧,为了生存不得不养更多的牛羊来帮助迁徙,漫长的百草枯黄时间和剧烈的大风带走了土壤,让土地荒漠,生产生活成本进一步的加剧。

        小冰川时代,让本不富裕的草原,雪上加霜。

        “所以,开海是唯一能够抗住天运考验的办法。”朱载堉颇为振奋的说道:“其实在我们研究了水的比热容,得到大明的气温在一百七十年的时间不断下降,而且还会继续下降的时候,所有的五经博士,就只有一种绝望的情绪。”

        “但是很快,我们就查阅万历元年至万历十一年开海至今,粮食过市舶司都饷馆的数据,让我们振奋的是,开海粮食的入关,能够抵挡住天运考验下造成的粮食减产!”

        朱翊钧摇头说道:“皇叔,有没有考虑到人口增加的因素呢?”

        “嗯?!”朱载堉面色一变,他愣了许久许久,才摇头说道:“没有,这…”

        朱翊钧是极为擅长泼冷水的,当头给朱载堉的唯开海论泼了一头冷水,让朱载堉冷静了下来。

        按照人口三十年翻一倍的大概模型,万历三十二年,最晚到万历四十年的时候,大明的人口将会增加到2.4亿左右,但是恶劣的气候,并没有结束的征兆,人口的增加、天气变得更加恶劣,这似乎成了一个无解的、令人绝望的困局。

        “所以,皇家格物院任重而道远。”朱翊钧倒是极为乐观的说道:“生命自然会找到出路,这是《天演论》里极为重要的一个成果,作为朝廷,如果不想被百姓所抛弃,就得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