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看起来有些瘦弱的身体,如同蕴含着无限的力量一样。
谁要是对皇帝说,百姓是刁民偷奸耍滑,好逸恶劳,如果说是个别现象,那必然存在,人都有惰性,如果要否认大明百姓整体的生产积极性,朱翊钧必然当面给他一巴掌,把他扔进窑井里好好干几个月的活儿。
亲自种地的大明皇帝,对百姓生产积极性,是有极为清楚的认知的。
朱翊钧只需要把育种、肥料、生产关系梳理清楚,大明百姓就会用辛勤的劳动,告诉大明皇帝,什么叫人力可胜天。
这一点朱翊钧从未怀疑。
朱载堉汇报了皇家格物院的各个大项目的进展,除了蒸汽轮机进展依旧为零之外,其他都比较顺利,尤其是蒸汽机,大明的往复式蒸汽机已经从十六匹马力的极限上升到了三十二匹马力,仍在试车的阶段,预计在万历十二年年末,实现年生产四千台的产能。
基本符合皇家格物院的步伐,一年到两年的时间,马力会翻一倍,产能也会翻一倍。
“这就是引雷塔吗?”朱翊钧走出了工坊,站在了两个高耸入云的引雷塔面前,避雷可以防止火灾,是有现实意义的,格物院也好奇雷电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所以在格物院树立了两根引雷塔。
两根引雷塔高三十三丈,由粗到细,直插云霄,用几根斜拉的钢索固定,周围设有石制围栏,围栏在醒目的地方,立着告示牌:禁止翻越,雷雨避让。
“陛下,其实正衙钟鼓楼最上面也有类似的引雷针。”朱载堉介绍着正衙钟鼓楼的引雷设计,正衙钟鼓楼是大明皇宫附近最高的建筑,正衙钟鼓楼将雷电吸引可以防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