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堡在元宝山北侧,是最前线,同样也是山口,两个营堡,占据了交通要道,任何想要进犯大宁卫的敌人,就必须要突破杏树堡和青龙堡。

        出了杏树堡和青龙堡后地势开始变得平坦,属于全宁卫的地方,那边也是现在胡虏直接控制的区域。

        而突破一个营堡,对于拥有火炮的大明而言,都需要一力降十会,对于北虏而言,也是难上加难。

        这两个营堡,是一种不规则的碉堡,是戚继光在蓟镇首创的守城利器,空心敌台。

        敌台需要向外突出边墙之外一丈四五左右,向内突出边墙之内五尺左右,空心敌台虚中为三层,中层设有火炮、瞭望窗、箭窗等等,城外碉堡的设计,是长期与北虏作战的经验和总结。

        这种不规则性的碉堡,想要攻下一个都需要付出极大的伤亡。

        “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攻守是战争的矛与盾,只有能灵活处置这个矛盾,才能平寇拒敌,可称之为善战者,显然戚帅就是善战者。”谭纶听完了戚继光的布置,由衷的说道。

        按照戚继光的布置,不能说大宁卫固若金汤,只能说,坚不可摧。

        谭纶可不是泄泄沓沓的文人墨客,他可是亲自拿着刀跟倭寇拼命干了十几年的进士,站在北虏的角度,进攻戚继光的防区,还不如直接跑到找俺答汗拼命来的痛快。

        梁梦龙接过了戚继光的话茬继续说道:“目前来看,大宁卫有田亩一万一千余顷,林场两万余顷,牧场八千顷,只看田亩,能养两万军,若是算上林场产出,也顶多增加三千军,以垦荒等计算,也就三万左右。”

        一户按五口算,也就十五万左右人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