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凌驾于各个阶级之上的公权,作为调解社会矛盾的超然力量,大明有司无法履行自己调节矛盾的职责,反而在激化矛盾,不断的设立各种名目,征求于百姓,而势豪大户又畏惧于朝廷的威权,不敢多问,只能让下户贫民苦力,承受这个代价。
这是张居正总结的第二个原因。
在奏疏中,张居正又进行了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评,他说:[近来因行考成之法,有司官惧于降罚,遂不分缓急,一概严刑追并;其甚者,又以资贪吏之囊橐。以致百姓嗷嗷,愁叹盈闾,咸谓朝廷催科太急,不得安生。]
考成法好归好,也不是全无问题的,言官们天天泄泄沓沓的聚敛之弊,也有所展现,这种极为功利的考成法,有司官衙为了完成KPI,畏惧降罪,不分轻重缓急,全都要严刑峻法的追欠,导致了百姓惆怅万分,都说朝廷催科太急,不能好好生活。
这是张居正总结的第三个原因,怪他这个当国的首辅。
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评是相互批评的基础,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一味的批评他人,容易造成盲目,自我批评和互相批评这一对矛盾,是一种自我进步和互相进步的方法论。
自省是一种美德,夫子亦云:吾日三省吾身。
对于积欠,张居正的办法是:免追欠的同时继续追欠。
“先生免礼回话,前面朕都看明白了,唯独这个免追欠,而继续追欠,朕不明白,具体该怎么做?”朱翊钧将奏疏十分认真的看完了,发出了自己的疑惑。
张居正这是既要又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