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于赵的想法是基于大宁卫的成功经验,但是大宁卫距离北古口距离又过于遥远,所以,另选一地建城,就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地址还没选好,但是大明这架机器转动起来之后,修一座塞外大城,并不是难事。
侯于赵的这个想法,有趣就有趣在,从被动的依靠燕山防线,变成主动向草原埋钉子,塞外有一座这样的城池,敌人就无法绕开,必须要突破这座城池,才能继续南下,否则腹背受敌。
而这座城池阻敌的时间,能给大明更多的反应时间来组织防御。
塞外建城反对者众,赞同者亦众,为了这事,朝臣们开始喋喋不休的争吵着。
反对者说的很有道理,塞外土地贫瘠,不适合耕种,建这样一个城池,必然要强军镇守,建好建,养难养。
拿什么来供养这个城池?难道就靠腹地输送?运粮损耗极大,建这么一个城池,就是在大明早已千疮百孔的躯壳上,再开一个血口。
人吃马嚼可不是个小数目。
赞同者自然是赞同它的战略意义,毕竟北古口被俺答汗突破了一次,还差点被董狐狸给突破了。
“戚帅,北古口关隘如此重要吗?为何敌军不曾想过绕开这些关隘呢?”朱翊钧询问着面前的戚继光,讲筵的先生张居正跑去西山休假了,戚继光开始为皇帝讲授军事。
在这方面,朱翊钧并没有表现出傲人的天赋,却是个十分有耐心的学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