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道监察御史王致祥知在不在!”朱翊钧拿着手中的奏疏,面色不悦的说道,连语气都森严了几分。

        “臣在。”王致祥一听到自己被点名,吓了一哆嗦,裴应章被打了二十廷杖,被拖回来的惨状,就在眼前,王致祥颤颤巍巍的出列。

        “尔上奏来,言亲亲之谊宗室之福,为郡王之下婚丧给配,朕问你,钱从何来?”朱翊钧将奏疏放在了一旁,询问王致祥。

        万历元年末,忠君体国侯于赵上奏言事,最终郡王之下全部自谋生路去了,朝廷也停止了郡王之下、五服之外的宗牒,这王致祥说要给婚丧官给。

        问题来了,钱,谁来出?

        不谈成本,光谈好处,彰显亲亲之谊,那自然是好,成本呢?

        “自然是国帑内帑。”王致祥终于知道了自己的问题在哪里。

        他的奏疏违背了圣意,或者说没有体会陛下对奏疏的具体要求,自从上次朱翊钧和张居正讨论成本二字之后,对于奏疏就进行了规范,说一个政令,不能只谈好处,要依照矛盾说,将另一面展现出来,把谁要付出代价说明白。

        王致祥这本奏疏,违背了这一基本原则,所以让皇帝生气。

        王致祥说的问题的确存在,自从嘉靖二十九年,朝廷财用大亏之后,就一直在薄待宗室,这是违背祖宗成法的,他作为言官,当然可以讨论国事,但是不依照矛盾说讲明成本和代价,是他犯的错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