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一定是都御史,比如凌云翼还挂着兵部尚书的职位,所以叫凌部堂,胡宗宪之前也挂兵部尚书,殷正茂同理。

        万士和才不跟皇帝争这个权,唯有跟皇帝争一争贞节牌坊的事儿,才像个明公直臣的模样。

        大明这架机器在稳定的运行着,年前派往大宁卫的最后一些粮草已经顺利抵达大宁卫,而征调的民夫已经返回京师,大军劳师远征,户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力量,保证了大明军的后勤,而部分的民夫被雇佣,在大宁卫和北古口之间的热河,开始铸城,密云卫三千军兵,前往护卫左右。

        一个不大不小,只能容纳三千军兵的一个营堡,短期内只能如此规划。

        十一月末,戚继光的十万京营终于将战线推到了会宁卫五十里的范围内,这让会宁卫的土蛮汗急得头发都快掉光了。

        而入京觐见的三娘子从京师出发到蓟州,再到大宁卫,这一路行来,官道驿路的重新平整,让三娘子啧啧称奇,而后想起这官道驿路,是元朝遗留的重要遗产,就只能摇头,这条路,最早是忽必烈修的,胡元别的不行,但是这修官道驿路从来不含糊。

        但是大明平整之后,道路一路畅通。

        三娘子洞悉朝廷的用意,每次戚继光在外征战,三娘子借道大宁卫去找土蛮汗商议,大明皇帝和朝廷都是欣然应允,就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实力,震慑鞑靼右翼不敢擅动、不要自误。

        而三娘子看到了大明的实力,确切的说,看到了戚继光的实力。

        这不是大明军的常态,在二百年的历史长河里,大明军威武的时间,其实不到七十年,其余时间,大明军都因为各种兴文匽武的风力舆论,并不强横。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