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抚还是在杭州府的好。”朱翊钧明确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这不是侯于赵第一次提这个建议,其实从朱纨时候,这个问题就反反复复被讨论了好多次,最终形成了杭州府、镇海城两驻的格局。

        侯于赵有些悲从中来的说道:“臣自万历十四年巡抚浙江,至今八年有余,即便这倭患肆虐浙江,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其惨烈,仍然不时目睹,故此谏言。”

        时间是最好的良药,但过去了四十多年,仍然没有把那些伤痕抹去,还在刺痛着浙江百姓。

        比如台州百姓在端午节不吃粽子,而是吃食饼筒,立夏、端午、五月十三日都会吃食饼筒,来纪念戚继光抗倭的功绩。

        而且此时浙江还有一种活动,叫做曳石,每逢中秋,各村各乡,少则数十人,多则数千人,拖着圆形磨盘大的石头,绕村竞逐,模仿抗倭情景。

        巡抚衙门在镇海城军门,就是备倭,防止倭患再次肆虐。

        朝廷把巡抚衙门留在杭州的原因很简单,嘉靖年间抗倭,没有成规模的水师,现在大明水师,足够护佑海疆安宁。

        巡抚衙门更多的是主持地方政务,显然在杭州比在镇海城更加方便。

        侯于赵将自己写好的《深翻》拿了出来,呈送到了御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