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采用的摆钟,所以一天误差不到三秒,月差九十秒,这已经很精准了。”李乐面色十分复杂的说道:“唯一的问题,还是不够准,还需要继续改进。”
当年申时行对悬赏有着明确规定,航行60天误差在两分钟内的船钟,这个钟表没有达到条件。
朱翊钧仔细询问了一下,才知道,这个钟表匠,为了研究这个,已经做了整整七年的时间,蚂蚱钟越做越小,但始终差了一口气,无法满足条件。
“从内帑批三千银,作为恩赏。”朱翊钧对这种钻研精神非常肯定,大手一挥,给了一笔赏银,虽然达不到标准,但给大明航海带来了极大的帮助,安装了蚂蚱钟的船,比别的船更加安全。
朱翊钧亲自观摩了这次的比赛,到了五月的最后一天,有了结果。
他看着面前这个小物件,面色有些犹疑的问道:“它为什么可以夺冠呢?”
朱翊钧面前的钟表,看起来有些朴实无华,普普通通。
“一种基于工字型擒纵装置,改良而出的杠杆式擒纵装置,最重要的改良,就是将之前使用的发条改为了细钢丝,可以将钟表做的很小,现在可以做到鸡蛋大小了。”李乐谨慎的回答了陛下的询问。
“发条改为了细钢丝?”朱翊钧敏锐的把握到了其中的关键,明白了为何这个平平无奇的表,可以成为冠军了。
格物院的大工匠们,曾经告诉皇帝陛下,所有的擒纵装置,原理都是相同的,擒,擒拿,让运动锁止;纵,释放,让运动继续;而对擒纵装置的改良,都是减少机械对时间准确性的影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