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啧啧,姚光启这燕国的地图有点长了。”朱翊钧笑着对冯保说道。

        图穷匕见,姚光启给了一个看似很好执行的解决办法,但这个办法,根本推行不下去,大明对读书的追捧,绝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

        范远山可以放弃给老丈人的国窖,但是绝不会放弃孩子的教育。

        朝廷不推行丁亥学制,但凡是有一点点办法,父母都会想方设法的让孩子读书。

        张居正世袭千户,熊廷弼是个放牛娃,徐成楚大脖子病,范远山更是个赘婿,他们都考中了进士。

        这不是朱翊钧简单的以个例去以偏概全,大明的确是这样的,松江府之前办的案子,那个专事骗钱的天马书院,都能招满学子。

        大明对教育的热忱,是无止尽的,尤其是在物质稍微充分一点,对教育的热忱就会体现的更加明显。

        朝廷不推行丁亥学制,民间自然会有更加昂贵的私塾去代替。

        权力,从来不会有真空,当朝廷不去做,自然会有人做,并且掌控权力。

        姚光启说的第一个办法,根本就不是办法。

        大明从皇帝到万民,早就被漫长的历史,烙印上了政治绩效的思想钢印,青天大老爷要有能力有责任,对一切进行兜底、对一切进行负责,如果做不到,就滚下去,换个能做到的人上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