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麻烦,也很危险,既得利益者也很难对付,要是那么容易拿捏,历朝历代的变法,就不会以失败为主了。
念经解决不了问题,而且很多经,念起来对个人而言,也有些危险,比如阶级论第三卷斗争卷的经,姚光启的身份就暂时念不得。
姚光启除了念经之外,给出的具体办法,非常有意思,他给的办法是:发房子。
姚光启、王谦、李乐、申时行这些出身松江府地面的官员,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思考问题往往更加向物质层面考虑,也就是衣食住行。
申时行、王谦要用衣食住行对抗权力、金钱对官僚的异化,用松江棉纺官厂来对抗棉纺行业垄断资本这个庞然大物。
从物质的角度出发,解决问题,而不是从心性、道德等方面去解决问题。
发房子,先在官厂试行,官厂本就是发住宅的,不过发的没什么太好的章程。
不婚、新婚不给房,生两个孩子,就给一间房,但关系是租赁,生三个孩子,租赁全免,四个孩子,则将房契交给匠人夫妻。
“发房子。”朱翊钧看着面前的奏疏,眉头一挑,姚光启这显然是邪招。
大明官厂分配官舍,闹出了不少的乱子来,王崇古、王家屏等工党在各个官厂,营造了不少的万户园,专门发房子住,但是如何分配,一直没什么太明确的章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