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伐夏救民,可是古圣之一,连儒家都不会否认商汤,而伊尹是商汤最重要的谋士,在商汤病逝后,伊尹废太甲,让太甲悔过后,把王位还给了太甲,辅弼兴治,让商鼎盛了起来。
而傅说,是武丁中兴最重要的谋臣,武丁的伯父和父亲在位的时候,殷商就已经非常衰弱了,甚至是有灭亡的可能,在傅说的辅佐下,才完成了中兴。
“为何是这两位?”朱翊钧站在两幅画像前,有些奇怪的问道。
“回陛下,伊尹是有莘国君的奴隶,傅说则是傅岩筑墙之奴隶,彼时傅说没有姓氏,得武丁赐姓氏,才有了傅氏。”李乐面色严肃的说道:“二位都是奴隶出身,但都成了国之重臣。”
“放在文溯阁,则是希望这里可以成为大明的有莘之野与傅岩之地。”
伊尹和傅说都是奴隶,但他们并不是目不识丁,不明事理之人,相传二人在有莘之野耕种与傅岩之地筑城的时候,在庠和序读了书,明白了道理。
学、庠、序,是商朝的学校,学分为了右学与瞽宗,和后来的国子监一样,而庠则是思想教育学校,也就是后来的儒学堂,序则是军事教育学校,也就是武学。
从甲骨文的卜辞记录中看,有不少是与教育相关的卜辞,学制,在商朝的时候已经趋于成熟了,而且连奴隶也有可能接受教育。
最让士大夫感到难受的是,商朝的学、庠、序教授的内容,有戎、礼、乐、书、数,这几乎和周礼所说的君子六艺几乎一模一样,就是把戎拆为了射和御,就组成了君子六艺。
这更是商周同源的证据之一。
更证明来《周礼》是周公个人奋斗的结果,并不是所谓的尧舜禹三代之上的礼法,这对动辄法三代之上的儒学士而言,是神圣性瓦解的证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