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大明的货,是硬通货,别的地方买不到足量,足够的货物,就以棉布为例,泰西想要在孟加拉进行棉纺,代替大明棉布,结果质量差、价格贵,关键是量不够,最终还是得依靠大明。
规模优势,是商品优势的核心之一。
叶向高,万历十一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在皇帝身边写了数年的起居注,万历二十年,赴任吉林做吉林府做知府,叶向高到地方才知道上当受骗了,这吉林府有点太大了!
一个吉林府等于腹地九个府,管这么大的地盘,让叶向高有些忐忑不安。
到地方仅仅三天,他很快就明白了,为何侯于赵为何立场为先,在这地方,脑门后面梳一个金钱鼠尾辫的就是敌人,是马匪、是流寇,是山贼,蓄发的才是大明人,就是这么简单而直接的立场判定。
就任第三天,他就遇到了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的劫掠,一共三百人的马匪,出现在了松花江上游的松原,劫掠了大明三个营庄,若非营庄有辽东卫军驻守,再加上百姓亦耕亦兵,才将敌人击退,否则这三个营庄,就被马匪给劫掠了。
三个营庄六百丁口,必然会死于马匪刀下。
而吉林将军,宁远侯李成梁五子李如梅,下令吉林三镇军兵,展开了为期三个月的剿匪,声势浩大,不蓄发者杀。
吉林仅有的几个寺庙的和尚,都开始蓄发,生怕被认定为夷人奸细,因为不蓄发,就会被视为奸细坐罪。
叶向高在京师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这些,因为辽东方面的奏疏,从来没有说过细节,只说夷人心慕王化,剪辫归附,确实是要剪辫归附,这不归附,脑袋搬家。
而且在大明大多数士大夫心里,辽东根本就不重要,不大点的地方,也没什么田亩,人口也不多,对这里发生的事儿,也不是很在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