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为何皇帝会可惜刘汉儒、范应期、王篆这些循吏的原因,刘汉儒经营三都澳私市比官市还要好、范应期也是循吏却染上了阿片,王篆有贤才,却因为贪腐被罢官革除功名。
经过了数次筛选,才能成为循吏的人才,每一个都很珍贵。
做了皇帝才知道,求贤若渴是真的,无人可用,真的非常窘迫。
官渡之战前,袁绍谋士许攸深夜投奔曹操,曹操衣衫不整,连鞋都不顾的穿,赤脚迎接,以前朱翊钧以为是杜撰演义,当了二十年皇帝,朱翊钧认为这是真的。
找几个能干、能信任、能用的人,真的是太难太难了。
李佑恭露出了一个笑容,熊廷弼坚决执行大明礼法,不让氏政、氏直父子跪拜,让李佑恭非常满意,虽然在倭国待了四年,可熊大还是那个熊大,虽然只是一个小细节,但熊大有恭顺之心,无自立之心,也不枉费陛下的信任和托付了。
“氏政,我很好奇,你为何没有处死氏直?他都要开城门投降德川家康和丰臣秀吉的联军了。”熊廷弼问出了第一个不解。
那封箭信,是大明墩台远侯射进了氏直和氏政的家中,墩台远侯尽心收集情报,但是没有明确证据,反而会加剧父子之间的间隙,一直到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确定了要灭掉北条氏,而不是逼北条氏归降后,墩台远侯才选择了出手。
如果氏政和氏直不肯信,那就是自作孽不可活了。
氏政得知自己的逆子,居然要开城门投降,立刻马上就停了氏直的领兵权,小田原城并没有陷落。
氏政思考了片刻,回答道:“回巡抚,我父子二人虽有间隙龃龉,但也完全没有到生死相见的地步,虎毒尚不食子,他愿意纠正过去的错误,我便饶恕了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