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正在依托于商品优势,建立一套基于天朝上国的新叙事,这种叙事,如果能够随着大航海、大开拓和大发现,向着全球扩散,可以帮助大明更加稳妥的度过天变时刻。

        万历二十一年六月二十四日,大明皇帝朱翊钧来到了观潮楼,看着蔚蓝的海面,面沉如水,随行的大明官员,大气都不敢喘一个。

        天变是水旱不调,就是该下雨的时候不下雨,不该降水的时候,拼命降水。

        二十一年的这个夏天不太正常,自从朱翊钧抵达松江府行宫驻跸到现在,足足三个月的时间,松江府这个爱下雨的地方,既没有连绵的大雨,也没有吹倒树木、房屋的台风天气。

        从湖广、安徽、江西、江苏、两广传来的消息,今年普遍炎热且干旱,降水较少,已经影响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连每年都要展示无限威能的长江汛期,都显得软绵无力。

        鄱阳湖,大明定鼎之战的地方,在六月中旬,观测到水位,已经低于四丈,往常年份九月上旬才会进入枯水期的鄱阳湖,在六月下旬开始进入了枯水期。

        鄱阳湖内的落星墩也完全露出全貌。

        因为是大明定鼎之战所在,历代大明皇帝都会对落星墩的建筑修缮,偶尔还会增加亭台楼阁,浮玉楼、玉京轩、清晖阁等都是这么建成的,嘉靖年间又植竹林,落星墩变得更加优雅秀丽。

        落星墩露出全貌,代表着长江流域正式进入了枯水期,鄱阳湖素来是洪水一片、枯水一线,对长江水位反应最为直观。

        鄱阳湖周围干涸的湖底,也长出了绿草,草长莺飞。

        “松江府海面,蓝了。”朱翊钧站在观潮阁,放下了手里的千里镜,看着蔚蓝色的海面,忧心忡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