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府和浙江情况不同,松江府人口高度聚集,一府之地,登记在册的常住丁口就超过了三百五十万,算上雁行人,就是过年返乡的力役,要超过五百万了。

        如此密集的人口,就不能和浙江一样,只选择肉食者,因为浙江的主要矛盾和松江府的不同,浙江的主要矛盾还是还田政令的执行、巩固和乡贤缙绅的反扑,而松江府的主要矛盾是劳资矛盾。

        时间稍微长一点,穷民苦力的利益,就会被不断的侵犯,最终造成更加剧烈的矛盾和冲突,人口高度集中,稍微吆喝一声,就是一场大暴动,到时候更难处置。

        可是选择一部分肉食者之下的阶级,就会面临另外一个问题,一步登天后,阶级认同就会逐渐转变,最终背叛阶级利益。

        最后松江府衙折中了下,完成了第一步的制度建设,和匠人大会一样,不常设代表,专事专设专召。

        遇到具体某件事,再把相关的肉食者和穷民苦力里口齿清晰、思维敏捷的把头、工匠、力役召集到府衙拱宸堂进行议事。

        不把名额固定,就是松江府多走出的一步。

        多一事就多一事之累,如果常设,对于民坊主、富商巨贾而言,也是负担,明明跟他没有关系,却要跑到府衙来浪费时间,时间就是钱,可浪费不得。

        “松江府这个想法,很有意思。”朱翊钧仔仔细细的看完了松江巡抚李乐、松江知府胡峻德的奏疏,确实多走了一步。

        侯于赵在浙江搞出的知单和揭帖,完全是为了还田之事特别设立,好用,才用到了别的事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