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既往的风格,以棉纺匠人为主人公,描述了匠人这几年的遭遇。

        前几年大明棉纺业有了瓶颈后,这位棉纺匠人过了一段十分痛苦的日子,直到环太商盟建立后,才有了些许的变化。

        干活挑毛病,那都是小事儿,他勤勤恳恳,在父亲去世的时候,坊里不准他回乡治丧,完全是为了逼他主动离开,有两三个地痞甚至长达三个月的时间,对他进行了骚扰,泼粪、扔石块、砸门等等行为,妻子、孩子都饱受其害。

        在工坊里,坊主安排了三个人盯着他,但凡是他眨眨眼,稍微分分心,都要扣钱。

        如此折磨的目的,就只有一个赶他走,因为这家棉坊在创办之初,他就已经在了,是坊里的老师傅,价格很高,因为时间长,干活利索,还捏着坊里印染配方,坊主希望他主动离开,并且把印染的配方全部交到坊里,才如此这般刁难。

        环太商盟建立,棉纺生意突然又红火了起来,这位棉纺匠人立刻如了坊主的愿,直接离开了,但立刻遭受到了坊主的提告。

        坊主要求这位匠人退回所有的报酬,并且不得继续操持棉纺之业,这案子打了足足半年时间,匠人因为官司缠身,新坊只好无奈劝退了他。

        匠人没了生计,还要等待朝廷的传唤询问,不能离开松江府,真的是度日如年。

        这种煎熬的日子,在朝廷处置后,才得以结束。

        那时候王谦还在,王谦以前在京师是纨绔,在松江府也是浑人,抓人都跑到人苏州府地界去了,不是因为他的次辅父亲,跨界抓人早就被连章弹劾了。

        王谦断案,匠人不仅可以不退劳动报酬,还得到了十二个月的误工费赔偿,至于不得继续从事同业的潜规则,松江府直接废掉了这等糟心的规矩,并且呈送了御览,得到了陛下的朱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