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有大仗打完,将帅军兵凯旋,就会在金山陵园祭祀英烈祠的英烈,大明皇帝、皇后、太子、所有在京文武官都要在德胜门等候,徒步向金山陵园祭奠。

        国家大事,在戎在祀,打了胜仗,告慰英烈,乃应有之义。

        今天的风有点大,朱翊钧还特意让李佑恭去内帑取了暖耳,四品及以上的臣工每人发了一个,不过四品以下的官员,就得自备暖耳了,不是内帑没有,这是规矩,四品以下官员连大宴赐席都没有座位。

        暖耳真的不值几个钱,但有还是没有,是一种重要程度的代表。

        朱翊钧没有坐车,而是一步步走进了金山英烈祠,整个金山是大明英烈的埋骨地,在山脚下,有数间宫殿,礼部官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对于违背礼法的英烈祠,视而不见。

        整个英烈祠,完全是按照皇陵的规格修建的,从礼法看有点僭越的嫌疑,但没人敢大声说这不应该。

        修英烈祠总共用银180万银,大约等于三个先帝皇陵。

        陵正门前方是三座汉白玉石桥,朱翊钧拉着王皇后,走过了汉白玉石桥,走到了碑林,大明每打一仗,都会勒石铭记,放在这片碑林之中,没有高低区分,每一座石碑,都有碑亭一座,上覆黄瓦。

        碑林屹立在巨大的广场上,广场两边,是左右长廊,长廊铭记了英烈的名字。

        而在长廊之后,则是类似于皇史宬的建筑,里面存放的是为英烈编写的志书,这些官修志书,会抄录数份给到地方县志、府志,不得篡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