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骂名陛下来担的解刳院,就没有牛痘法,这的确是皇帝的恩情。

        还有就是草原上的马匪、狼祸,大明皇帝派出了一个小郎君,熊廷弼三箭定阴山,已经成为了草原上人人传颂的故事,而被皇帝亲切的称为熊大的小师弟,没有让皇帝失望,大明军兵在剿灭狼群,用火铳、弓箭、刀枪剑戟,这让草原的生产、生活的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这一切,都是大明皇帝的恩情。

        “朕其实就只是想要卧马岗、胜州的金银铜铁煤碱。”朱翊钧面对极为肉麻的称颂也有点顶不住,平日里挨的骂太多,以致于朱翊钧都习惯了批评的奏疏堆积如山,突然有这么一本如此歌功颂德的奏疏,自然引起了朱翊钧的不适。

        虏人?不出三代,哪还有什么虏人,草原就只有大明人了。

        大明在草原一方面是广施仁政,另一方面则是怒目金刚,对于一切离间朝廷和绥远关系的逆贼,从不手软。

        其实皇帝在腹地执行的政令是相同的,比如在华北平原广泛存在的捕虎令,由各地巡检司对有虎患的地方,捕杀凶猛野兽,而且赏金也非常丰厚,朝廷验明后,会兑现赏金。

        可能是贱儒的声量太大,这些仁政,都在静静的执行着,从来不会成为杂报上的头版头条。

        大明皇帝是偏爱腹地的,因为牛痘法没有经过大规模的应用,实践经验不足,归化城的接种是带有试验性质。

        阁臣王国光十分郑重的说道:“户部拟植木法以犒赏京堂植树者,惊蛰后地气通,可于惊蛰后,视土气而选树种,或疏或密,疏者丈余一植,密者三五步一植,树种可杂混,因地而宜,不可一统,以成林为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