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让朱翊钧心疼的就是,这艘船过于奢侈了,十五万银,主要花在了装潢之上,就这船奢靡到,只要它出现,所有人都知道,皇帝在此。
这就是松江府造船厂造这艘船的目的,就是让所有人都知道,陛下来了,要不然这船不是白建了吗?
大明皇帝在三月的最后一天,登上了前往南京的船只,船队至秦淮河,再到莫愁湖,抵达莫愁湖畔行宫,南湖别苑。
朱翊钧的船驶过了长江,所有人都知道,大明皇帝来了,巨舶的航行速度并不是很快,在第三天,大明皇帝的船队抵达了不太忠诚的应天府,整个过程,没有出现任何的意外,比如起火,比如落水,当年道爷南巡的种种危险,没有落到朱翊钧的身上。
潞王朱翊镠在北衙的胡闹,大明百官都看在眼里,相比较让朱翊镠当权,还不如朱翊钧这个可以商量的皇帝,来的可靠。
皇帝禁止了任何人来到码头接驾,因为他其实不在封舟之上,而是在一艘特殊加固后的马船上,就是为了防止意外的发生,如果有人要刺杀皇帝,费尽心机的闯到富丽堂皇的封舟上,甚至把封舟给烧掉,皇帝也不会有事。
“极为顺利,顺利的超过了朕的预料。”朱翊钧从马船上下了船,脚踏实地的时候,颇为感慨的说道。
反贼出身的王崇古一言不发,他其实很想说:玩心眼儿,谁能玩得过你大明皇帝!
封舟不能说固若金汤,也可以称之为牢不可破了,十五万银的造价,大明皇帝居然拿来当饵料,谁搞刺杀,都是被陛下钓的那条鱼。
大明皇帝顺利下榻南湖别苑,他前脚刚到,一个小黄门就急匆匆的拿着一份血书,闯到了正厅,跪在地上,将血书捧在了手里,语速很快但咬字很清楚的说道:“陛下,南衙百官都到南湖别苑来哭驾了,他们说海瑞纵容奸民,鱼肉缙绅,求治过急,更张太骤,人情不无少拂。”
“诸官血书奏闻,恳请陛下,酌量而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