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或许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干了什么,他的犹豫,只是犹豫武勋要不要参与到政事之中,而不是犹豫这条政令。”
徐邦瑞给了皇帝一本奏疏,里面的内容是振武,当下大明京营、水师的军饷是一年十八银,这个银子不算多,也不算少。
但徐邦瑞希望能给军兵涨点报酬,不过也不是无缘无故的白给。
按照徐邦瑞的想法,有了家室妻妾,并且有一个儿子,每月多给一钱银;如果有了三个及以上,每个月多给两钱银养家。
这个想法,也不是徐邦瑞自己创造的,而是嘉靖年间南衙兵部尚书张鏊首先提出,并且在嘉靖年间推行的。
而这个尚书张鏊,是现在四川总兵官刘綎的岳父,张鏊也是军户出身,和前四川总兵刘显是世交。
徐邦瑞的父亲徐鹏举在振武营哗变之中,被人戏称草包,是因为真的很草包,而振武营哗变的原因,和浙江九营类似都是减饷,不过振武营的减饷,不是减的军饷,减的是募补军士妻室之月粮。
振武营是客兵,就是募兵,军兵妻室一个月的月粮是四斗,按照米价折算,军兵妻室一个月能领二钱银,这笔银子真的很多了,在倭患渐止,马放南山的时候,南京户部尚书马坤就奏请革除妻室月粮,这自然引起了军兵的不满。
徐鹏举,在振武营哗变的时候,夹着尾巴逃了,而后立刻拿出了十万银子来悬赏客兵,矛盾进一步激化。
不是南京兵部侍郎李遂出面抚揖士卒,恐怕真的要闹出兵祸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