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眉头一皱,发现大明皇帝这次南巡,怕是奔着抄家去的!就是为了补足开封到嘉峪关驰道的亏空!这一趟南巡,开封府到嘉峪关驰道的巨大投资,恐怕就能回本了。
王一鹗说解决一些问题,需要用强而有力的手段来保证向下分配,才能保证内需。
“陛下,臣能不能捐一点,不多,家里还有余财二百四十万银,这银子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为陛下分忧,为朝廷解难,此应有之义。”王崇古有些跃跃欲试的说道。
朱翊钧看着王崇古问道:“在嘉峪关给次辅立个碑文?”
“好好好。”王崇古也没矫情,立刻说道。
为陛下分忧为朝廷解难是真的,想立碑也是真的,反贼出身的他,经过了李三虎刺杀案后,得到了陛下的认可,但天下还是不太认可他王崇古的功绩。
隆庆末年、万历初年那些事儿,大家都是当事人,都知道怎么回事儿。
王崇古就一个儿子,王谦已经能够照顾好自己了,王崇古这些银子,都可以用来换名声。
“善。”朱翊钧笑着说道:“到时候朕亲笔写个赞表,不仅在嘉峪关要立,在次辅的家乡蒲州也要立,在崇古驰道立碑处多立一道,以彰其功,蒲州地方,就立在忠勇祠旁,王次辅以为如何啊?”
“如此甚好,甚好!”王崇古一听还要在自己家乡立碑,已经满脸喜气洋洋了。
“陛下,当积累财富在大明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变成最重要的事儿之时,道德规范也会随之而改变,而且现在正在改变,大明律法的完善和制度的建设,需要跟得上这种转变,否则民间的矛盾,就无法得到缓解,动荡随之而来。”张居正提醒陛下,大明的道德规范正在改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